芯片是怎么诞生的,你知道吗?

发布时间:2023-12-26 来源:苏州汇影光学技术有限公司

  芯片是怎么来的?

  用一句话解释:在指甲盖大小的集成电路芯片中,用非常精密的设计与工艺,让上百亿的晶体管在发挥着曾经巨型电路的作用,就像一座微型的长安城一样,让体型较小的设备拥有低功耗、高性能,让智能手机、智能手表等便携式移动设备拥有更多的可能。

  芯片制作的过程就像建造大楼一样,由沙提取出来的硅晶圆是地基,之后则按照芯片设计厂商输出的GDS文件进行蚀刻、光刻,层层堆叠,最终制造出电路构成的摩天大楼。


图片1.png


  芯片设计

  由于工艺不同,Foundry提供的工艺lib库也不同,负责前端设计的工程师要提前开始熟悉工艺库,尝试不同的Floorplan(布局规划)设计,才能输出Foundry想要的物理版图。


图片2.png


  沙硅分离

  晶片的材料成分的硅,硅是由石英砂精制而成,所以第一步,就是要将沙子中的硅分离出来。将硅提纯,达到半导体制造的质量要求,这就是电子级硅。


图片3.png


  提纯之后,将硅铸成硅棒。一个被铸成锭后的电子级硅的单晶体,重量大约为100千克,硅的纯度达到了99.9999%。


图片4.png


  晶圆加工

  硅锭铸好后,要将整个硅锭切成一片一片的圆盘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晶圆,它是非常薄的。随后,晶圆就要进行抛光,直至完美,表面如镜面一样光滑。

  硅晶圆的直径常见的有8英寸(200mm)和12英寸(300mm),直径越大,最终单个芯片成本越低,但加工难度越高。


图片5.png


  光刻

  01 在硅晶圆上涂布光刻胶。

  02 使用特定的紫外光,透过印着预先设计好电路图的掩膜,照射在硅晶圆上。

  03 曝光在紫外光线下的光刻胶被溶解掉,而留下的图案则是和掩膜一样的图形。

  04 因为光刻胶不是我们的目的,所以还需要用化学物质溶解暴露出来的晶圆,留下光刻胶保护着的部分。


图片6.png


  蚀刻与离子注入

  首先要腐蚀掉暴露在光刻胶外的氧化硅和氮化硅,并沉淀一层二氧化硅,使晶体管之间绝缘,然后利用蚀刻技术使最底层的硅暴露出来。然后把硼或磷注入到硅结构中,接着填充铜,以便和其他晶体管互连,然后可以在上面再涂一层胶,再做一层结构。一般一个芯片包含几十层结构,就像密集交织的高速公路。


图片7.png


  经过上述流程,我们就得到了布满芯片的硅晶圆。硅晶圆进行切片,在芯片上盖一层蓝膜,保证切割后不容易散落。切割后将合格芯片逐个取出。为了能使芯片正常工作,需要使用金属导线将芯片上的连接点同引线框上的引脚进行连接。将装配好芯片的引线框放置在模具中再将封装材料加温注入模具,形成一层外壳一款芯片就诞生了!